首页 >> 科研资政 >>学术研究 >> 工作参考|提升党校教师调查研究水平
详细内容

工作参考|提升党校教师调查研究水平

时间:2022-11-07     作者:李永贤【转载】   来自: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校(行政学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教师应努力从把牢正确方向、精准科学选题、统筹谋划推进、完善方式方法、抓好成果转化等方面发力,夯实调查研究基本功,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党校姓党,把牢正确方向。坚守思想阵地。始终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传播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宗旨,维护党的形象,牢牢守住思想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及时澄清模糊认识,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坚持正确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调查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恪守政治纪律。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调研全过程、各方面。
  聚焦主责主业,精准科学选题。把握发展大局。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瞄准关键问题精准选题。着眼实践需求。紧扣党委政府要求、人民群众期待、教学发展需要,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落一子而全盘活”的关键问题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紧贴党校职能。以提高党校办学水平为目标,以组织要求和学员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党校教育规律、教学质量管理、干部成长规律等专题选题,为充分发挥党校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突出问题导向,统筹谋划推进。做到“知之在先”。向上要接“天线”,学习与选题有关文件,弄清政策界限,心里有准绳;向下要接“地气”,根据调研主题收集了解基层情况、存在问题、典型案例、创新做法,心中要有数。做到“谋之在前”。按照调研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等做出计划,安排清楚每个环节;对一些题目大、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有一定难度的调研还需列出详细的提纲。做到“研之在深”。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细致的研究,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找准事物的关联点、问题的突破点、矛盾的化解点,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
  立足务实管用,完善方式方法。新旧方法相结合。促进传统和现代调研方法结合,既继承座谈讨论、蹲点取样、实地考察等老办法、好传统,又要用数字技术、网络平台、大数据收集信息等新办法、新手段,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提高调研科学性。上下调研相结合。既聆听相关部门介绍,扩大视野、明确方向,又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使资料客观翔实。课堂前后相结合。课前深入了解干部的理论学习需求和岗位需求;课中通过研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在答疑解惑中发现新问题、启发新思路;课后回到实践中,对新问题新思路再次深入开展调研。
  紧扣高效实用,抓好成果转化。高质量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必须提前谋篇布局、突出主题,撰写过程中突出选材精准、论证透彻、语言精练,确保调研报告“有血、有肉、有魂”,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高精准报送成果。对党委政府有参考借鉴作用的成果,通过办公部门报送,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不宜向社会公开、具有保密性的成果,通过内参形式,供有关领导参考;具有普遍性、共性问题的成果,汇编出版或通过报刊、新闻媒体发表,供社会有关方面参考;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了解和知晓的成果,直接用于教学内容,使调研成果进课堂、进学员头脑。高效能及时转化。调研报告“生逢其时”,才能“谋当其用”,必须注重成果转化的时效性,把握好时机,力求用最短时间拿出最务实管用的成果,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宣传推介出去,实现“遍地开花”和“四处结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委党校)


guabiao
更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