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任务、“课程”这个重要载体、“教师”这个教学主体,健全工作机制,压实管理责任,强化过程管理,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教学质量全流程管理体系,干部培训质量和学员学习获得感明显提高,为促进干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推动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党校(行政学院)作用。
加强课程建设和质量管控
建立校(院)长办公会审查机制。在原有课程质量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增设校(院)长办公会审查机制,明确教学主题、教学讲义、全校试讲结果均须报校(院)长办公会审查。校(院)长办公会审查机制与教研部门专业把关、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等原有机制交叉进行,形成“教学主题申报—校(院)长办公会教学选题审查—教研部门内部备课—校(院)长办公会教学讲义审查—全校跨学科集体备课—审定全校试讲结果”的校级课程质量管理链条。
优化教学主题生成机制。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教务部门提供课程开发选题指南,引导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开发项目,统筹考虑校(院)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科学确定课程开发项目。在课程开发项目生成管理中,要求同步明确团队开发还是独立开发、新开课程还是老课更新课程,鼓励教师开发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研究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课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实教研部门集体备课机制。明确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将调动教师备课的主观能动性和做实教研部门集体备课机制相结合,更好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把关作用。建立教研部门课程质量把关机制,教师选报教学主题、拟定教学提纲、撰写教学讲义、完善备课内容,教研部门必须进行专业把关,教研部门负责人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牵头落实专业把关责任。分类建立开发课程评价指标,使课程评价精准匹配不同的教学形式,严把课程通过标准关。
强化教研咨一体化机制。把课程讲义作为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要求课程开发必须同步提供讲义,引导教师想清楚、写清楚、讲清楚。着眼于提高课程开发质量和学术含量,建立重点课程项目开发机制,从已有课题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中科学确定教学选题作为重点课程项目,组织教师进行成果转化,真正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研究、研究进课堂、成果转咨政的教研咨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大重点课程项目开发资助力度,专列课程开发项目经费,支持教师深耕细作课程开发。
加强计划编制和教学布局
建立教学计划编制机制。教学计划是各级各类培训班的“指挥棒”,培训效果好不好、教学质量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以往教学安排系统性不强、教学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校(院)全面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把教学计划编制工作作为举办培训班的先手棋、关键点,精心组织编制教学计划,用高质量教学计划引领高质量教学。
用好大学习深调研机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学员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干部培训需要,校(院)秉持干部培训必须面向中山面向学员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解剖麻雀”等做法,深入调研学员所思所想所惑,找准各层次各领域学员理论学习的关注点、党性锤炼的薄弱点、专业化能力提升的突破点,提高教学计划编制质量。
科学谋划优化教学布局。校(院)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系统集成,统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教学主题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师资安排,将组织需求和学员岗位需求系统融入教学布局之中。针对疫情对教学形式应用的不利影响,校(院)立足校内拓展教学形式,研发新型教学活动。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要求,建立校(院)兼职教师队伍,加大对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先锋模范人物、一线干部的邀请力度,用一流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体验。
加强教学评价和延伸提升
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院)全面推行学员评课、学员评教学工作、教师评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校(院)教务部门按班收集整理学员评教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向教师及时反馈学员评教意见。对学员评教意见较为集中的课程,督促教研部门启动集体备课机制进行改进提升。与此同时,校(院)还建立听课督导机制,即听即反馈,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学员学习考核体系。教学质量全流程管理既管住“教”,也管住“学”。校(院)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学员考核体系,搭建起由常规考核、综合考核、综合评价组成的学员学习考核体系。常规考核重在考查学员学习态度和课堂学习表现,综合考核重在考查学员政治理论掌握程度和学以致用水平,综合评价重在考查学员在校整体表现,三者各有侧重、里表互补,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充分应用学习考核结果,将其载入学员档案,作为学员结业、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教师积极参与是打造教学质量全流程管理体系的关键。校(院)借助办学体制改革的势头,关心关爱教师成长发展,探索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引导教师支持、参与校(院)教学质量全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教学质量全流程管理格局。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