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时间:2023-04-13 学术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 来源:人民日报 主持人: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价值目标导向。请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怎样的价值追求,蕴含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哪些贡献。 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价值指向的历史过程,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取向,即为了谁而发展、为什么搞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根本区别,集中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遵循资本逻辑。从历史上看,西方现代化按照资本逻辑发展起家,没有资本的出现,没有资本的扩张,就没有西方现代化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资本就是西方现代社会和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它决定了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这鲜明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鲜明价值观。 现代化的推进,既是一个创造和积累发展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分配发展成果的过程。能否在发展和分配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面对的共同课题,也是检验现代化所追求价值的标尺。西方现代化遵循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在发展中追求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导致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高度凝练和具体实践,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维度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通过殖民扩张实现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对外战争转嫁自身发展的种种危机,通过推行所谓“普世价值”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搞意识形态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摒弃对外军事扩张、殖民掠夺和意识形态输出的做法,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共同价值纽带、指引了正确价值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