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培训 >>主体班教学 >> 学术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
详细内容

学术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

学术对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

来源:人民日报


主持人:请问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及其实践,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叶小文(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首先要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置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背景下加以理解。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全球的社会大转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必然会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可以说,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又为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劲活力,营造有利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是平等对话,只有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才能在文明交流融合中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然而,在世界现代化进程早期,一些西方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往往以圈占土地、掠夺资源和奴役他人来实现发展。这种发展惯性影响至今,在经济全球化中主要表现为独霸产业链高端,垄断世界资源,以便任意“薅羊毛”。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则具体表现为宣扬西方文明优越论,以西方文明模式定义现代文明。即便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现代化大潮涌动的当下,仍有个别西方国家逆流而动,动辄以筑墙设垒、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手段维护自身霸权,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一家独大、唯我独尊封堵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之路。这不仅有悖于经济全球化大势,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更不利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现代化长远发展。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顺应世界现代化大潮,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并孕育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明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这深刻而鲜明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正是秉持这样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历史上,西方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文明观,主张用现代性取代传统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中,同时得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彰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主张通过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把现代性和传统性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创造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guabiao
更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