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参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安家”
——湖北省荆门市以乡镇(街道)党校建设规范化
推进创新理论传播常态化
作者:刘富国 来源:学习时报
为贯彻落实全国市级党校(行政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专题研讨班精神,湖北省荆门市近日印发《全市乡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两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通过建强阵地、聚焦主课、创新形式、拓展功能,为市、县级党校赋能,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安家生根、开花结果。
按照“十有标准”建校。荆门市按照有组织机构、有教学场地、有培训基地、有教学设备、有教学课件、有师资队伍、有教育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有评价标准的要求,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党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与市、县党校互为补充、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求乡镇(街道)党校落实2名以上兼职人员组成管理团队,至少满足50人以上住校培训的场地设施,建立不少于20人的师资库,等等。2023年全市将完成15个乡镇(街道)党校、20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全市全域推开,确保65个乡镇(街道)党校、1579个村(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全覆盖。
落实“课比天大”理念。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理念,把课程和教学作为乡镇(街道)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由市、县两级党校为全市乡镇党校打造系列案例式好课。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案例课程,既教育基层党员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又引导基层党员运用新思想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打造党章党规党纪系列案例课程,强化基层党员党章意识和党性观念;打造乡村振兴案例课程,激发基层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服务群众的案例课程,强化基层党员的宗旨观念,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案例课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所有课程讲授以市、县两级党校专兼职教师为主,同时,规定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学期到党校上开学第一课,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到党校上课并与学员座谈;包联乡镇(街道)的市、县两级领导、驻村工作队干部每年到乡镇(街道)党校上课不少于两次。通过抓实抓好课程和教学,让基层党员干部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指导乡镇(街道)党校不断创新宣讲形式,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党校教师新春走基层、理论热点面对面、送教送学上门。开设乡村板凳会、塆组微党课、政策微宣讲。建立党校教师基层工作室、组建基层宣讲队、设立党校基层教学点、选派党建指导员等,让党校教职工走出校门、下沉一线,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校课堂;哪里有热点难点问题,哪里就有党校教师;哪里有工作创新,哪里就有党校智慧。通过宣讲形式的创新,有效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困难,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彰显独特价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发挥党校职能部门作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指导基层实践中成势见效。各乡镇(街道)党校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走村入户宣讲、乡村振兴调研、乡土人才理论武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主责主业,还积极做好基层党建指导、基层社会治理、带头人队伍建设,参与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基层党员评议等工作,充分彰显了党校作为党委重要职能部门的独特价值。持续加强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论宣讲和实践指导,推动基层打造了一批全省示范点,承办了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现场会;持续加强对农村社区积分制管理的系统总结研究,依托市委党校积分制管理教学点,累计培训本市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近4000人次;指导全市基层党组织总结形成了红领章、红管家、红纽带、红色哨卡、红马甲等一批全省知名的党建工作品牌。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