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建设 >>精品课程 >> 工作参考|精心培育基层党校精品课
详细内容

工作参考|精心培育基层党校精品课

工作参考|精心培育基层党校精品课

作者:崔湧夏 玉宾  来源:学习时报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课程流程管理、构建教学合力保障等方式,打造党校教学精品课,提升党校教育培训质量。3门课程连续获得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七、八、九届精品课。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坚持质量立校,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联合区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通过发放问卷、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明确培训需求。在课程建设中提出“理论课程厚实,特色课程鲜活;主体课高品质,能力课争优良;高端课育精品,常规课保充足”的要求。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核心,对教学课程菜单进行动态化的梳理和更新,形成专题课程库,完善主业主课结构,主要包括党的理论教育、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3个专题,涵盖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学党史强党性、严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5类课程,形成总量为98讲的课程菜单,每年的课程更新率不低于20%。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既完善和优化了教学布局,也为课程出精品提供了“基座”。
  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制定《校(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校(院)教师研修实施方案》《校(院)“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等制度,分层分类开展教师队伍建设。针对骨干教师,实施“成长工程”,搭建高端研学平台,鼓励教师参加高端访学和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实施“带教工程”,通过项目带教、“一人一策”等培养方式支持青年教师站上主体班讲台;针对新进教师,开展入职培训,落实校内导师一带一帮扶,开辟“绿色通道”,促进新进教师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坚持“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打磨”原则,将骨干教师、有处级班和中青班授课经历的教师、在主体班测评优秀的教师作为精品课参赛的重要人选。通过参赛进一步锻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课程出精品提供了“源泉”。
  强化课程流程管理。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党性教育学科建设,以课程流程规范化管理全面深化主课开发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的精品课培育流程。首先,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开学之初,发布拟开发新课的意向信息,在教师和教研部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开发任务,以书面形式立项新课并备案,明确新课开发的选题、内容、教学形式、适用班次与完成时间等。其次,在教师提交课程三级提纲、基本观点和主要案例素材等材料后,经学科组审核通过后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听取教师试讲,组织校外专家和校内听课教师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的评议结果和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进行参考修改课程,集体评议结果由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认定。再次,将通过开发认定的立项新课列入党校教学课程菜单,根据办学需要安排教学实施。最后,以主体班次成熟课程为基础,在符合精品课参赛主题的前提下,由精品课推进工作组专门进行遴选,择优推荐参加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片区协作体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再通过合适的班次进行课程录制,每两年一次的参赛作品才算出炉。通过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设计和标准化管理,为课程出精品提供了“路径”。
  构建合力保障机制。倾力聚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升团队保障能力,构建协作高效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校(院)“精品课工程”实施意见》,成立参评精品课筹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推进工作时间表和推进方案,形成了领导牵头、专家指导、校内研讨和个人反复打磨的精品课孵化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坚持“请进来”,名师引领,集体攻关。特别是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引进上海市高校、市委党校的名师专家全程参与和精心指导:以“学术的逻辑性、理论的感染力”为标准,前期对课程选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设计,对教学提纲进行优化完善;中期对课程框架和素材选取进行仔细推敲,对集体备课进行把脉问诊;后期对课堂实践进行精准施治,共同寻求有新意和深度的切入点,进一步对讲课细节进行推敲,甚至包括授课的站姿、语言,课件的色彩等细节。通过反复打磨、反复修改、反复完善,参赛课程完成了从粗糙到精致、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变。培育精品课既是激发参赛教师内生动力,使个人实现“滴水穿石”能力增长的过程,也是项目团队全方位跟进、团结奋斗的成果。打磨过程中的机制牵引、专业协同、班次保障等机制,为课程出精品提供了“动能”。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委党校(行政学院)〕




guabiao
更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