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时间:2022-03-21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张斌斌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引领作用,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重点。我们要在“引才”机制、“育才”实效、“用才”方式、“留才”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灵活“引才”的机制。首先,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为乡村人才振兴把脉,结合乡村发展前景和乡村振兴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信息数据库,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公开招聘高素质紧缺人才,做到“精选优育严管”。其次,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踊跃加入“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选调生”等基层人才队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简化引进流程,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人才共同参与的引进方式。突破编制、平台等制约人才发展的障碍,解决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再次,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康养、农村电商等重点方向,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把促进乡村发展的项目引进来,把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来。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开展技术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合作,促进更多技术、智力、管理、信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引领培育“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互联网”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引才优势,形成人才和产业高度匹配、高度融合、互促互助的生动局面。最后,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人才回归战略,打好“乡情乡愁牌”,念好“招财引智经”,用真情实感推进“桑梓反哺、乡贤回流”,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提升“育才”的实效。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专业培训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行、职业操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对乡村振兴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加强乡土人才培养,引导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采取“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通过远程教学、集体培训、现场教学、技能竞赛、进村入户帮扶、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全员培训,帮助农民群众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振兴乡村的科技、文化水平。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返乡能人中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进入基层组织,发挥村“两委”班子在振兴乡村中的头雁作用,更好凝聚带领农民群众建设家园、振兴乡村。三是要充分发挥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农业企业等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五类人才”,着力推动形成乡村人才培养的工作合力。 创新“用才”的方式。一是要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对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专业特长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因事择人、因才施用,让更多有一技之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受激励和重用。通过政策引导,激励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等,发挥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重大项目舞台上施展拳脚、发挥才能、实现价值。二是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人才交流活动、团队竞赛等方式,搭建人才岗位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岗位的合理轮换,人才的合理调动,为乡村人才队伍的稳定做好坚实的铺垫。定期对人才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让用人更精准,乡村振兴成效更明显。三是要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为人才搭建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创新发展有空间。四是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推进乡村振兴。五是要善于“铺路子”,大力实施专业人才全员培训、乡土人才素质提升等专项培训工程,为人才后续成长“搭好梯子”。六是要敢于“给位子”,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支两委干部和创新创业,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大胆选拔使用,切实打通优秀人才上升渠道。 优化“留才”的环境。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探索制定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政策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人尽其才的氛围。搭建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科研平台以及政治平台,发挥优秀人才特有的“政治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才的价值。二是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要健全乡村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物质补偿等激励保障措施。畅通专职评定、技能认定、先进表彰等乡村人才上升空间。探索推行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制度,让乡村人才拥有轮岗锻炼、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的区别以及品德、能力、业绩的差异,强化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常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四是要在生活上关心关爱乡村人才。定期开展上门走访,组织谈心谈话,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优化医疗保障,对其子女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切实解决乡村人才后顾之忧,不断增强乡村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全身心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坚持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服务温暖人才、用环境留住人才、用事业成就人才,扎实做好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全过程,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专业精、素质优,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作者单位:西秀区新场乡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