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建设 >>学科模块 >> 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详细内容

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

时间:2022-08-05     作者:刘雪梅【转载】   来自: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全面系统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是时代所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引领世界发展、展示中国智慧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体现。全面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可以从学科定位、科学研究、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和学科管理六个方面着力。
  学科定位要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7月,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立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成功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仅是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特殊的规律性原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还要站在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提炼和总结普遍的规律性认识,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和办法;既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又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科学研究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目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意义、研究原则、研究方法、逻辑主线、理论核心、理论贡献、概念和范畴、时代特征、重大问题、理论体系等方面。未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要在这些领域更好地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加大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聚焦人民的伟大实践创造,挖掘中国经济发展史和世界经济发展史的价值,将中国经济置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原创性的研究,形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学科队伍建设要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据主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有所削弱,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队伍建设。不少高校缺乏真正科班出身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或年龄偏大,学科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现象。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快培养一批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勇于开拓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完善学科队伍建设机制,打造一支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专业结构综合化、年龄结构合理化、知识结构互补优化、业务能力突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梯队。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搭建与世界前沿接轨的经济学国际交流常态化平台,培养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世界一流经济学大师,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创造出优秀业绩。
  人才培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为人民和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人才。其次是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奋发前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积极学习和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和研发教材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目前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不够成熟,针对领导干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素养的课程和教材还不完善,适合各个层次教学的教材选择范围比较小。要立足中国国情,与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最前沿接轨,加大力度完善和开发适合本科生、研究生和干部培训等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为培养真正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理论基础。
  学科基地要科学布局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依托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和科研院所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和一般等多层次发展的学科基地,配齐配强配优学科基地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学科基地建设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学科基地教学和科研质量,充分发挥学科基地汇聚人才、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平台作用。通过打造世界一流的学科基地,吸引世界一流经济学教学科研人才参与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学科。
  学科管理要坚持系统思维和提高管理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管理、协同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指导作用,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主流地位。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繁荣发展。让既有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又有丰富社会科学知识的领导者承担学科建设的重任,提高相关负责人的决策和领导水平。坚持系统性和专业性原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引人用人育人机制,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知识分子,发现、培养和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等人才队伍。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推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创性研究,让经济学相关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guabiao
更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