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力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刚平: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贵州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时间:2022-12-12 行动力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刚平: 来源:动静贵州 发布时间:2022-1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校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将从哪些方面推动二十大精神研究学习,助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今天的《行动力·一把手访谈》,我们专访了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吴刚平。 一、作为党校人,您觉得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个什么样的文献?您怎么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吴刚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大会主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二十大,也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之后,召开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两个确立”是党中央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得出的最重要的政治结论。从理论维度上讲,“两个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原则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大历史经验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真理和崇高事业的坚守和追求。从历史维度上讲,“两个确立”凝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尤其是贵州,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的地方。从实践维度上讲,“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同时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GDP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2倍。数字经济增速7年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贵州“黄金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被总书记赞誉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新时代10年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落实大会精神,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旗帜鲜明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更加自觉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主心骨,让忠诚核心成为贵州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贵州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您对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吴刚平:思想的力量最深刻、最持久,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报告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号召全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轮训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校的主业主课,多年来我们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学科建设、教学培训、科学研究、资政建言和宣传宣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发挥了党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和自身优势。 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有关部署,落实好贻琴书记关于“学习上要入脑入心”“研究上要出新出彩”“宣传上要用心用情”“落实上见行见效”的要求,紧密结合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理论宣讲主责主业,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一系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将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特点、新需求,围绕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深入学习、深化研究、深度阐释,从而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原有哲学教研部、党史教研部、马克思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力量。在教学方面,深入实施精品课程打造工程,推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 一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按照“1+16+7”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课程框架(1个总论,16个专题课程和7个相关课程)体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国发二号文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通、有机融合起来。同时以实施精品课程打造工程为切入点,从机制、教师、教材等多方面着力,由点及面完善铸魂育人新路径。在科研方面,深入实施重大课题攻关工程,推动理论研究走深走实。重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加强“四史”、“十四五”规划、城乡基层治理、贵州发展“黄金十年”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资政工作方面,实施新型智库建设工程,推动决策咨询有理有据。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政治判断、重大政治命题、重大战略决策,聚焦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主题、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推出一批及时性、科学性、前瞻性的资政成果。宣讲工作方面,我们已组建了大宣讲团,整合全省党校系统资源力量,统筹线上线下平台载体,突出重点、创新形式,高质量、多维度、全方位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文艺入校鲜活讲,用好融媒创新讲,“三级联动”互动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宣传工作方面,积极对接主流媒体,强化对党校系统宣讲活动的宣传报道,努力形成合力、形成声势、形成导向,目前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和贵州日报等媒体合作推出的“黔进的力量”、“二十问 二十答”和“党校学员谈心得”等栏目中均作了大量工作,取得良好反响。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问您对“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理解的? 吴刚平:道路决定命运,特色基于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明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新时代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献。 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当下看,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五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六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九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九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深刻阐述,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省委党校目前推进的一系列教学科研咨询和宣讲工作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启动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课题研究,发布相关智库专项课题40个,内容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路径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研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贵州工业智能化研究”“贵州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等。我校一级巡视员罗凌带领的名师工作室已经开发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程,正在申报全省好课程。 四、在二十大报告中,还有哪些内容是省委党校比较关注的?为什么?它将为党校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哪些指导? 吴刚平:党的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报告最后一部分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做好党校工作,既是推动党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担负新的职责使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工作,总书记围绕做好党校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党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对加强党校建设高度重视,贻琴书记在2017年和2020年两次对我们提出创建一流特色省级党校的要求,明确要求:把党校建设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红色阵地”、理论教育的“红色营地”、科研创新的“红色高地”、干部教育的“红色基地”、风清气正的“红色园地。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的机遇,着力在贵州干部教育上立新功,以党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干部培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一流特色省级党校建设。落实省委和贻琴书记的殷殷嘱托,实施“1357”工作战略,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生态润校、特色办校、从严治校七条路径,实施创新工程、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实现办学治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与打造“四区一高地”相适应、与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相匹配、办学治校水平位居全国省级党校前列、贵州特色明显的新时代“红色学府”、成为全国一流特色省级党校。二是深化统筹联动,构建“大党校”工作格局。通过深化办学质量评估,加强业务指导,发挥党校系统的理论优势、系统优势、学员优势,凝聚整合全省各级党校力量,共同开展好培训、研究、宣传、宣讲工作,全面增强党校系统合力,全面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为实现多彩贵州新未来培训造就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精彩的贵州篇章。 技术支持:胡晓丹 肖后勇 丰盼 张维 高凌宇 唐平 张维亚 视觉设计: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