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员天地 >>调研成果 >> 新时代安顺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详细内容

新时代安顺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01-12     作者:赵 娴【转载】   来自:安顺市委党校学员论文集

新时代安顺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作者:赵 娴    来源:安顺市委党校学员论文集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基层理论宣讲,让科学理论占领网络空间,是时代赋予宣传宣讲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基层理论“网络宣讲”是党的政治创新理论成果重要宣传途径之一。“网络宣讲”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活的语言,用形式多样的种类方式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旨在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安顺市委市政府、部门单位、高校社区乡村等纷纷响应号召,举行基层理论“网络宣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从笔者走访调研来看,近年来我市“网络宣讲”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时代的基层理论“网络宣讲”

伴随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终端遍地开花,各种媒体平台井喷式发展,传播活动空前活跃,内容囊括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作为媒体传播的主要通道,促使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众习惯等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与喜爱。信息传播体现出有别于传统宣传方式和手段的新形态和新特征,比如传播对象的大众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开放化,传播速度的及时化等等。“网络宣讲”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宣讲内容活等特点顺应了新时代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需要。

在宣讲内容上,“网络宣讲”一般较传统宣讲选题小,却微言大义,反映时代主题;在宣讲方式上,“网络宣讲”相较于传统宣讲更能让群众充分选择和参与,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易于形成较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宣讲形式上,“网络宣讲”方法灵活,载体多变,弥补了传统宣讲的不足。基层理论“网络宣讲”带来的新变化满足了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理论宣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新时代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实践探索与特点

(一)新时代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市委党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线上宣讲,不断探索“网络宣讲”新模式。一是集中全校资源,组织录制微党课视频在“中共安顺市委党校 瀑乡微理论”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年均录制10期以上。同时,转载各级各部门录制的微党课,增强宣讲效应,每年播出30期以上,累计浏览量10万余人次,有众多网友留言点赞。二是每年在全市征集重大专题网络宣讲作品,为开展好网络宣讲打好基础、积累素材、做好引导。同时,评选优秀宣讲作品上报省委党校,参加省级层面的宣讲展示。三是打造“艺术党课”,通过文艺表演方式开展宣讲。如2021年,校内多部门同志联合打造“红旗不倒 信念永恒”艺术党课宣讲作品,广受欢迎。四是通过整合资源,建设中共安顺市委党校瀑乡微理论微信订阅号,发布各类专题宣讲报告、PPT、视频等作品。2021年、2022年发布信息约1200条,推送理论政策学习视频(文章)2000余次(篇),日均阅读量300人次以上,扩大了宣讲影响力和受众面。今年,市委党校重点打造“瀑乡云讲堂”网络宣讲栏目,发布宣讲视频40余讲,其中市委党校录制15讲。

(二)新时代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相较于组织群众,集中开展的传统理论宣讲,“网络宣讲”的传播速度更为快捷,宣讲成员更具多样性。通过在宣讲成员的遴选上兼容并包,注重基层选拔,广泛吸纳优秀党员、道德模范、社科专家、劳动能手、青年骨干等现身说法,能够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个体优势,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送人所需、择己所长组织宣讲,充分发挥基层理论“网络宣讲”信息传播快的优势特点,多角度把脉时代发展,传递时代强音。

2.覆盖面广。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使实践获得成功。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授给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受众,做到全覆盖,就需要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入浅出地把理论问题讲清楚传出去,是理论宣讲工作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网络宣讲”恰是行家里手。通过篇幅不长的宣讲内容和讲述故事的方法阐释理论问题,联系群众看得到、摸得着、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件和小变化,帮助群众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和时代背景,从而认清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

3.宣讲内容活。由于选题较小、时效较强、篇幅较短,“网络宣讲”在宣讲载体上也更加灵活和收放自如,具有传统宣讲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网络宣讲”多以普通百姓为受众,范围小、距离近,更加注重“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地点选择上,可以是传统讲堂,也可以是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小院,通过“两微一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可以是传统宣讲的录制,也可以或严肃、或活泼、或文学、或艺术,形成“网络宣讲”独有的特色和亮点。这些形式多样的“小载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解读热点问题、聚集时事热点、展示发展成就,为党的理论传播积聚了“大能量”。

三、安顺新时代基层理论“网络宣讲”存在的不足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宣传方式,“网络宣讲”受到了基层的高度重视,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

(一)宣讲内容与群众需求不完全匹配

宣讲内容创新相对滞后于宣讲形式的创新,理论宣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在网络宣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由专家组命题进行细化展开,由于调研不够或没有进行调研,网络宣讲内容与面对面宣讲内容大同小异。在进行基层“网络宣讲”活动时,只是将场地从实体改为线上,将内容从大而全分解为几部分,仅仅是将理论政策、纯理论纯政策性文件照本宣科的朗读,没有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普通群众难以真正理解:有的语言“老生常谈”,与群众需求相差较远甚至不符合群众需求;有的内容不贴近群众生活甚至脱离实际,对不上听众的胃口,使得一些理论只能实现入眼,但未能达到入心。对于群众真正想了解的内容没有详细解读,甚至无从提及,针对性实效性都难达到要求。基层群众对于“网络宣讲”的理解就是离自己很远的理论化的东西,听后感觉没有收获或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

(二)宣讲形式较为单一

在调研中发现,传统宣讲中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拉家常、面对面小型宣讲会,而在网络宣讲中群众则喜欢观看用戏曲、相声小品、舞台剧等形式来展示党的方针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项客观因素限制,一般多运用的宣讲形式是统一授课,宣讲员讲解其他人听从的方式。虽然把课堂讲授改在新媒体上,但依旧是照本宣科“填鸭漫灌”、形式上比较枯燥缺乏灵活度,语言比较书面,没有用贴近群众生活的话语来讲解。导致群众兴趣不高,使网络宣讲成了劳而无功的“独角戏”,无法赢得群众的关注和欢迎。上课的单一模式难以实现持续吸引力,欠缺语言艺术性与感染互动性。群众不能长期满足这种单一模式的运用,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宣讲内容的共鸣,宣讲效果打折扣。

(三)宣讲队伍人才储备不足

宣讲员的理论功底、专业水平、综合素质都是考验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宣讲员的标准。目前,宣讲员一般由机关单位领导干部,党校(讲师团)、高校老师等组成,这些专家自身对政策理论有比较完善且准确的研究,但由于讲课内容比较书面化,讲述的内容难以清楚直接的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对于宣讲员队伍的构建缺乏一些群众关心事件直接对口的司法、信访、农业、文化等部门的职能工作人员,对口宣讲人才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和合理化。

四、新时代基层理论“网络宣讲”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举措,走进大众,为“网络宣讲”打造活泼亲民的个性品牌

选题“微”、传播“快”、篇幅“短”、形式“活”是“网络宣讲”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因此,推动“网络宣讲”的纵深发展应牢牢把握和发扬其固有优势,为其打造出贴近大众、活泼亲民的个性名片。为了增强“网络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群众切身需求,采用选题微小、传播速度快、宣讲篇幅短、形式活泼多样的网络宣讲专题,把党的创新理论地传到基层,送进社区,使其深入民心。例如拍摄专题微视频和编排话剧相声小品等。在网络宣讲形式上辅以插入视频、图画、通过分众化、口语化的宣讲强化效果,将党的理论政策用群众最易于接受的形式传到群众的心中。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建立微博公众号、微信互动平台、微理论宣讲社交群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展“网络宣讲”的受众群体,拓宽“网络宣讲”的覆盖面。总之,要使宣讲“深入细处,把握小处,落到实处”,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接纳为落脚点,使“网络宣讲”真正成为帮助理论宣传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力武器。

(二)拓宽渠道,加强推送,为“网络宣讲”构建覆盖面更广的宣讲平台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和各种应用平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宣讲”也要创新思路打造成为覆盖面更广、传播方式更多元的网络平台。利用新型媒体方式实现“网络宣讲”的互联网+模式。打造各个类型的互联网宣讲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式双线发展,引领线上舆论战线同时也能让群众更便捷的学习精品理论知识。要着眼于“微时代”未来的发展,基层理论“网络宣讲”工作将通过拓宽渠道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个人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放大,特别是无处不在的移动智能终端及层出不穷的各种应用,正不断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兴趣小组、论坛、微型社群及社交网络平台注入个性化特征明显的信息流。基于此,网络宣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覆盖面更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的网络平台,有必要构建包括学校、社区、军队、机关在内互联互通广覆盖的新媒体矩阵,打造全通道的理论宣讲格局。例如,结合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微产品”;针对宣讲对象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需求,采取更加丰富的呈现形式等等。

(三)广纳贤才,兼容并蓄,为“网络宣讲”提供高素质的队伍支撑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人力保障,“网络宣讲”虽然通过网络传播,但却是一项处处离不开人的工作。与传统宣讲方式相比,“网络宣讲”对宣讲成员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网络宣讲”不仅需要熟知理论的专家,更需要精于实践的行家;不仅需要掌握党的大政方针,更需要体贴民众了解民情;不仅需要良好的表达技巧,更需要过硬的网络技术;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更需要跟上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网络宣讲”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关键就在于人才的吸纳与培养。要组织一支由熟知理论知识的专家、精于理论实践的行家、贴近群众了解民情、有良好表达技巧的能手组成的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各有所长的专兼职宣讲队伍,使“网络宣讲”成员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层面,让群众在接收网络宣讲内容时做到各取所需,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

总之,在宣传和舆论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新时代,传统的宣讲方式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正在逐步弱化,只有准确把握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宣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占领新的文化思想阵地,牢牢把握党对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作者系安顺市委党校2022年秋季县处班学员)




guabiao
更多
关注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