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
作者:郭秀丽 来源:学习时报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努力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如何使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使党的性质在党员干部身上鲜明表现出来?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笔者主要有以下思考。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校是党的学校,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性教育的根本内容。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撼动另一个心灵的过程,“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因此,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党性教育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在自身党性锻炼上更要严格,努力做模范党员,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党校教师首先自己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用会用用好马克思主义,与学员实现同频共振、心心相通,以施教者的入脑入心浸染受教者的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能够从精神追求的层面更加主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加自觉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以信仰的自觉促进理论的不断成熟,以理论的不断成熟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愈发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愈发坚定不断促进其在改造主观世界中改造客观世界。
用鲜活的思想凝心铸魂。在新时代,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因此,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进行党性教育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布局。既要让学员知其然,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明白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又要让学员知其所以然,学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白为什么干这些、为什么要这么干,从而使党员干部以清晰彻底的思想认识激发精神深处苦干实干的主动性、向心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腐蚀党的团结的不良思想侵蚀,不断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锤炼党性、彰显党性,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贯通理论沉淀与情感共鸣。党性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员是主体。要准确把握这个主体不同于其他一般意义的教育主体的特殊性。党性教育的主体,是要求其能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主体。所以这一主体,不仅要有对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了然于胸的理论沉淀,更要有扑下身子干事业的激情、热情,以及为人民谋幸福的深情。古人讲,道始于情。共产党人大道的开始与实现,都离不开党员干部心灵深处的执着追求和饱含热情的生动实践。所以,党校的课程设置要能贯通理论沉淀与情感共鸣,形成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用理论讲授、研讨式教学等形式把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章和党规党纪等党性教育重要内容讲深讲透,使党员干部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发挥先进典型、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精神引领作用,以系统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党员干部多层次多角度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要把一些丧失党性的反面典型的教训给学员讲深讲透,用警示的反向作用唤醒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党性教育课程既要防止干巴巴的照本宣科,也要避免冷冰冰的枯燥说教,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使学员在接受党性教育过程中既有理论的沉淀,又有情感的激荡。并且,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不断夯实,不能指望一次或几次党性教育就能取得很大成果。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努力使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还有不小差距,是党性教育在很长时间都存在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要改进的问题。要处理好党对党员干部的共性要求和党员干部学习的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党性教育不仅要完成好使学员在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等各方面都更加符合党对党员干部要求的根本任务,还要兼顾满足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学员的特殊性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学员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党性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融通党性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党性教育质量,使党性教育更加深刻,有血有肉。此外,要充分考量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党性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差异性、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成效考核运用难、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党性教育的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研判,积极探索化消极为积极的路径与办法,不断促进党性教育取得实效。
充分发挥良好校风学风的潜移默化作用。党性是具体的,党性锤炼也是具体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语也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党性教育是贯穿在教学和管理全过程的。在学员看来,党校教师代表着共产党员的形象。所以党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影响党性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央党校历史上那些名师大家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像郭大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资本论》,把马克思经常提到的古典经济学一些代表人物的书全都找来通读。从开始翻译《资本论》到重译《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完成,他花了整整48年时间。“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校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的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学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学员对党性内涵的认知度,从而会影响学员党性的锤炼度。要以良好的校风学风潜移默化学员,使学员在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浸润中一点一点地完成党性锤炼,使党校这一“大熔炉”全链条多方位发挥作用,真正完成为党育才的历史使命,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