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参考|多维度搭建为党献策平台工作参考|多维度搭建为党献策平台 作者:刘春强 来源:学习时报
按照“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的要求,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坚持“党校出品、必是精品”的工作理念,聚焦四个维度搭建平台、赋能助力,着力在理论研究阐释、实践对策研究上下功夫、求实效。 聚焦理论前沿,搭建“党校+高端智库”平台。着眼破解科研瓶颈,充分借势借力,合力提升科研水平。本着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上级党校、高校等在学科建设、科研和智库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为促进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潍坊市委党校充分挖掘和发挥优势,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等深度合作,通过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或开展联合调研等方式,改革课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完善配套经费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打造高质量科研和智库成果。2023年8月,围绕拓展“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展战略研究合作,举办乡村振兴教育理论研讨会,形成高层次研讨成果32条。 聚焦市情研究,搭建“党校+部门”平台。发挥部门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政策背景熟悉的优势,党校强化与同级党政机关、部门单位合作,切实加强对中长期发展问题的战略性研究,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对各方面风险挑战的前瞻性研究。积极与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社科联、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单位开展合作研究,筛选确定重大市情咨政课题,组建专业团队,开展联合式调研、集成式攻关,已结项重大市情咨政课题39项,有76条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纳。强化党校与部门之间学习交流,组织实施教师赋能、青蓝、攀登、名师“四大行动”。建立教师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等制度,选调14名青年教师到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部门开展挂职锻炼,开眼界、见世面、增本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咨政供给力。 聚焦教学相长,搭建“党校+学员”平台。坚持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组织。建立“教员+学员”为党献策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学员来自基层、贴近实际、熟悉实情的优势,组织教师与参训学员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共同搞好课题研究,使咨政献策更切实际、更合民意、更具实操性。2023年,教师与中青班学员确定市情课题49个、重点咨政课题6个。以课题为纽带,推动教师与学员开展研究式教学,通过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以往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和思维定势,打通教、学、研壁垒,引导教师和学员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实现学员研究报告、毕业论文与决策咨询报告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案例教学过程作为调研咨政的过程,及时把案例研讨、辩论中碰撞形成的“金点子”“好建议”,汇集成咨政报告。今年以来,教师与学员合作提报的9篇“更好潍坊建设金点子”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在创精品、出成果、进决策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聚焦系统集成,搭建“党校+专班”平台。充分发挥党校系统优势,聚集全市各级党校科研力量,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建言献策工作。市委党校成立“为党献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下设政策保障专班、成果呈报专班;组建全市党校系统智库联盟,根据智库联盟人员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组建课题组,进行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形成研究合力;把县市区党校咨政献策工作作为业务指导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全市党校系统“为党献策”管理、科研业绩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三个办法”,以政策的有效供给带动全市各级党校谋科研、抓咨政、促发展。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组建“市委党校+县镇、企业党校”攻关专班,形成专家引领、多元参与的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研究合力。2023年,全市党校系统市情咨政课题立项127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市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30余次。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
|